禅武合一 ——我的观音拳修行体悟
清晨五点,万籁俱寂。我在自家庭院中缓缓起势,开始了每日的观音拳修行。这一刻,天地间仿佛只剩下呼吸与动作的和谐共舞。作为观音拳的创始人,这套拳法不仅是我毕生所学之结晶,更是我人生经历的深刻写照。
曾几何时,我与众多习武者一样,追求的是一招制敌的刚猛,崇拜的是力量与速度。直到那次重伤卧床,我才真正明白:武术的真谛不在伤敌,而在养己;不在刚猛,而在柔韧。
以柔克刚的智慧
练习观音拳时,我最注重的是一个“柔”字。这不是软弱,而是一种如水的智慧。水至柔,却能穿石;气至和,却能贯劲。每一个看似舒缓的动作,实则蕴含着绵绵不绝的内劲。这种劲力不是靠肌肉爆发,而是靠气息引导,以意领气,以气运身。
我在教学中常对学员说:“不要用蛮力,要用意念。想象你的手臂不是在推空气,而是在推动一池春水。”这种练习方式,让许多原本身体僵硬的人逐渐找到了松柔的感觉,也让一些如我当年般追求刚猛的人体会到了柔中带刚的妙处。
手印中的禅意
观音拳融合佛家手印,每一个手印都是一种修行。比如“莲花印”,不仅锻炼手指的柔韧性,更寓意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。练习时,我常常引导学员观想自己心如莲花,逐渐绽放。
这种将形与意结合的练习,让武术超越了单纯的肢体运动,成为一种移动的冥想。许多学员反馈,练习后不仅身体舒畅,心情也变得平静安宁。这正是我创拳的初衷: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,通过拳法找到内心的宁静。
呼吸之间的修行
呼吸是观音拳的精髓所在。我强调“深、长、细、匀”的腹式呼吸,要求动作与呼吸完美配合。吸气时蓄劲,呼气时发劲,一呼一吸间,尽显生命韵律。
记得有位学员曾问我:“江老师,为什么我总觉得气息不够用?”我告诉他:“不是气息不够,而是你的心太急。”观音拳的练习,首先练的就是一颗不急不躁的心。当我们放下急躁,呼吸自然深长,动作自然流畅。
身心合一的境界
通过这些年的修行,我深切体会到:真正的武术大师,不是打败了多少人,而是超越了自己;不是练就了多少绝招,而是达到了多少和谐。
如今,每当我练习观音拳时,都能感受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宁静与喜悦。这套拳法不仅治愈了我的身体创伤,更治愈了我的心灵焦躁。它让我明白:最大的力量不是破坏,而是创造;不是对抗,而是包容。
修行在日常
禅武合一不仅体现在练拳时,更融入日常生活中。我现在行走坐卧都保持着练拳时的要领:脊背正直,松肩沉肘,呼吸深长。甚至在做家务时,也能运用腰胯发力的要领,既省力又健身。
许多学员问我修炼的秘诀,我的回答总是:“不求快,不求多,只求每日坚持,细心体悟。”观音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,但它每日的练习都会给你回报:或是身体的舒泰,或是心境的明朗,或是悟得一个新的要领。
结语
回首往事,我感谢那次重伤。没有那次挫折,我不会停下匆忙的脚步,重新审视武术的真谛,也不会创编出观音拳这套养生修心的拳法。
禅武合一,不仅是一种练习方法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它教会我在动中求静,在刚中求柔,在忙中求闲,在对外追求中回归内在观照。
愿每个练习观音拳的人,都能通过这套拳法,找到属于自己的身心和谐之道。
江慧丽
相关文章: